- 霸王龍的下巴有傳感器,使它成為更可怕的捕食者
- 來源:互聯網 發表于 2023/8/22
霸王龍不僅僅是一種咬得大的巨大野獸,它的下顎端有神經傳感器,使其能夠更好地檢測和吃掉獵物,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歷史生物學》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
“霸王龍是一種比以前認為的更可怕的捕食者,”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研究所的主要作者Soichiro Kawabe博士解釋說。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霸王龍下頜骨(下頜的一個區域)的神經分布比迄今為止研究的任何其他恐龍的神經分布更復雜,與現代鱷魚和觸覺覓食鳥類相當,它們具有非常敏銳的感官。
“這意味著霸王龍對材料和運動的細微差異很敏感;它表明它能夠識別獵物的不同部分并根據情況以不同的方式吃掉它們的可能性。
“這完全改變了我們對霸王龍的看法,認為霸王龍是一種對嘴巴不敏感的恐龍,把所有東西都咬在任何東西上,包括骨頭。
雖然已經在幾種化石爬行動物中分析了頜骨血管和神經的形態,但這項研究是對霸王龍下頜骨內部結構的研究。
川邊博士與恐龍研究所Soki Hattori博士助理教授一起,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分析和重建霸王龍化石下頜骨的分布神經血管管,該化石起初是在蒙大拿州的溪地層發現的。
然后,他們將他們的重建與三角龍等其他恐龍以及現存的鱷魚和鳥類進行了比較。
這使研究人員能夠描述保存完好的運河,這些運河容納了霸王龍牙齒中的血管和神經。
“本研究揭示了暴龍下頜存在具有復雜分支的神經血管管,特別是在牙齒的前部區域,并且假設其上頜也存在類似復雜的分支神經血管管,”Kawabe博士說。
他補充說:“神經血管管的分支模式與現存的鱷魚和鴨子一樣復雜,這表明暴龍的三叉神經系統可能是鼻子中的敏感傳感器。
“須指出的是,暴龍鼻子的敏感性可能沒有鱷魚那樣增強,因為暴龍缺乏與現存鱷魚不同占據神經血管管的厚神經組織。
“盡管如此,在這項研究中,暴龍鼻子的敏感性遠高于鳥臀目恐龍。
該論文的結果與另一種暴龍科Daspletosaurus的頭骨表面以及異特龍上頜骨內的神經血管管形態分析一致,表明獸腳類恐龍的面部區域可能高度敏感。
“這些推論還表明,除了捕食之外,暴龍科的下頜還適應于執行一系列精細運動的行為,包括筑巢,父母照顧和種內交流,”服部博士補充道。
該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團隊沒有分析用于比較的霸王龍和其他恐龍的完整下頜骨區域,但是由于未研究的比例微不足道,因此顯示的趨勢“應該是一個合理的估計”。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