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歷者說丨步入“雙碳”時間 電力智能化大有可為
-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劉園園 發表于 2022/10/25
“現在我們的基層供電工作,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了。” 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濱江供電分公司服務拓展班班長徐川子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2008年大學畢業后,徐川子從一名裝表接電工人干起,深耕智能用電、電能替代、節能潛力挖掘等領域,成長為基層供電領域的創新能手。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徐川子對十年來電力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有著獨特的體會。
談變化:基層電力供應今非昔比
“我參加工作這些年,一直在和電表打交道。” 徐川子說,她最明顯的感受之一是,供電服務越來越智能化。
徐川子告訴記者,以前的電表功能相對單一,抄表員需要挨家挨戶抄電表。如果要為用戶做供電方案的話,經常需要回到單位查各種資料,非常費時。
2016年前后,浙江全省推進智能電表全覆蓋,電表數據會自動傳輸到網絡系統,抄表員不需要經常到現場去抄電表了。而且,通過數字電網孿生系統,供電服務人員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查看電力數據和用戶用電情況。
徐川子介紹,國網浙江電力建設了浙江省能源大數據中心,目前已經將28786家重點用能企業的數據匯集、接入該中心,這些企業占全省重點用能企業的96%。
“我感覺這方面的變化非常大,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更加規范了,給用戶提供供電服務也更便捷了。”徐川子說。
徐川子的另一感受是,如今的供電可靠性越來越強了。她回憶,小時候停電并非什么稀奇事,家里會常備蠟燭和手電筒。十年前的供電可靠性已經比小時候好很多,但仍無法和今天相媲美。
“現在已經很少停電了。杭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供電可靠性排名前列,年戶均停電低于20分鐘。” 徐川子自豪地說,農村電網建設也大大提升,浙江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48%,已經比肩全國大多數城市的水平。
談創新:“小發明”解決實際問題
談起這些年帶領團隊研發的技術創新成果,徐川子不無謙虛地說:“我們主要做一些小發明、小創造,解決一些實際工作當中的困難。”她帶領團隊做的“小發明”“小創造”,卻能在基層供電服務中發揮大作用。
這兩年,電力行業正式步入“雙碳”時間。徐川子注意到,在酒店住宿行業,會出現住客出門后不關燈或空調的現象。于是,她帶領團隊研發了“智慧綠色民宿”系統,通過在民宿客房加裝傳感器,分析每個客房的能耗情況并進行排名。排名靠前的住客可以享受下次住宿優惠,或者領取周邊商戶的優惠券。“我們想通過這個方式,提醒大家在出行期間低碳入住、綠色出行。”徐川子說。
圍繞小小的電表,徐川子和團隊產生了無限創意:幫助產業園區節約能耗的綠色智慧低碳樓宇系統,通過用電情況變化判斷、預警獨居老人是否有突發情況的“電力關愛碼”,疫情期間通過電表數據判斷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的“企業復工復產指數”等,都在基層供電工作中幫上了大忙。
在徐川子眼里,接下來要干的事情還有很多。她分析說,中國有龐大的用電客戶群體,客戶的需求存在共性,同時也是千差萬別的。任何一個小需求,放在中國市場,都可以衍生成一個很大的細分垂直領域。
電力領域的智能化、低碳化仍在不斷深入,徐川子認為,這兩大領域大有可為。她和團隊盯上了更多創新課題:針對新能源的波動性、不確定性,在建設數字化牽引的新型電力系統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如何用更加“柔性”的方式進行用戶用電負荷調度。
“創新不一定全都是高大上的事情,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就是創新。而且除了技術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些方面進行創新,最終目標都是讓用戶真正感受到創新的價值。”徐川子從自己和團隊的創新經歷中獲得了對創新的獨到見解。
責任編輯: 陳可軒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