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感器助力監控猿人洞“健康”狀態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表于 2014/8/15
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棚有望年內動工
“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遺址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今年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85周年。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獲悉,今年年內,周口店猿人洞保護方案有望啟動,屆時,一個面積達3400平方米的保護棚將為已有70萬年歷史的猿人洞遮風擋雨。
通風透光保護棚“罩住”猿人洞
記者了解到,2011年,經過多次討論、修改,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完成了目前的猿人洞保護方案。此次設計的保護方案緊密結合前兩次論證會專家意見,嚴格按照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真實性、完整性的保護要求進行設計,并充分考慮了與遺址景觀相協調、保護與展示、通風和采光等問題。設計人員通過三維技術,恢復了龍骨山山體形質,根據山體形質進行保護棚的設計,并在保護棚上設計了綠植土層進行綠化,從外觀上看保護棚是隱藏在遺址之中。
“整個保護棚的展開面積達3400平方米,建成后可以將整個猿人洞覆蓋。”李儼說,“是否給猿人洞加棚、加什么樣的棚,在專家論證階段引起了很大爭議,如果全部封閉,將改變這個存在了幾十萬年的環境,遺址肯定會‘不適應’,所以在設計時必須要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考慮到通風、透光。”
最終,疊加的魚鱗狀保護棚被確定為最終方案,既可以阻擋雨水的沖刷,又可以通風采光。同時,保護棚上還將種植植被,完全“隱藏”在周圍的環境之中。
傳感器實時監控猿人洞“健康”狀態
猿人洞的溫濕度、土壤水分含量、裂隙寬度……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監測中心,這些數據都會被實時傳回到監控屏幕上。下一步,猿人洞遺址將根據采集的電子信息對游客實施動態限流。另外,科研人員還會根據收集的數據,揭開猿人洞地下是否存在溶洞以及猿人洞頂部為何坍塌等謎團。
據介紹,周口店是繼故宮、頤和園之后,北京第三個設立監測中心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遺址自1921年發掘至今,先后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不過,大部分化石地點處于露天狀態,由于長期遭受雨水沖刷、凍脹、植物根系生長等自然因素和大氣污染、震動、噪音等人為因素的破壞,遺址存在多種病害情況和安全隱患。為此,遺址在2011年完成《周口店遺址動態信息及監測預警系統設計方案》,并得到國家文物局批準。
監測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對遺址的核心區、緩沖區存在的隱患實時監控,發布預警信息,并通過分析數據提供預防方案。目前,猿人洞作為監測試點,在15處地點安裝傳感器,溫濕度、土壤水分含量、裂隙的監測已經啟動,數據每10分鐘傳輸一次,供科研人員精確掌握猿人洞的環境和巖體穩定性。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senso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