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感器成為未來社會基礎設施的核心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表于 2014/1/9
廣義上的社會基礎設施具體包括:(1)大樓、住宅、橋梁、水壩等建筑的管理及安全保障;(2)鐵路、船舶、飛機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安全保障;(3)人類健康管理及老齡人口護理;(4)提高農業及畜牧等第一產業的效率;(5)能源相關基礎設施的維護等。
不管是哪個領域,未來的系統構成大體上相同。首先,要在作為對象的基礎設施上安裝用網絡聯接起來的無數個傳感器,用來收集關于基礎設施狀態的數據。然后根據采集到的數據,評估基礎設施的使用狀態,并在必要的情況下發出警報,或是進行恰當的調控。比如,監控橋梁及建筑時,利用光纖傳感器及加速度傳感器來采集建筑的數據,并運用數理統計方法來解析是否存在異常,如果有問題就發出警報。
這樣的系統被稱作傳感器網絡或物聯網。這一概念很早以前就有,但是并未得到真正普及。現在,因傳感器大規模應用,情況正在發生轉變。
技術環境的不斷完善,也將加速傳感器的使用。智能手機因配置了加速度傳感器及無線通信模塊,而變得非常易于使用。通信技術方面,除了WLAN、藍牙之外,還有一些國家規劃出920MHz波段等,無線通信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多。數據分析技術也因為大數據的用途增加而快速發展。
同時,隨著“開放數據”管理辦法上的成熟,開放數據與傳感器數據想結合分析,將賦予解析結果更多附加值。開放數據是指氣象數據、城市基礎數據、人口動態等。云計算匯集傳感器采集的數據,與開放數據進行結合比照,經過大數據技術進行解析之后,可提升各項分析的精準度。
可以說,社會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之中,傳感器系統將因廣泛的感應與強大的計算能力,被大規模采用。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sensorway.cn)